关于行走,让我想起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迷”: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下午三条腿走路。俄狄浦斯回答说:“这是人。幼年手脚并用四肢爬行:成年后只用两条腿走路;晚年年老体衰,拄着拐杖走路。”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持杖健走,我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正常走路、散步、慢跑,都是很好的健身方式,而这种一手拄一根手杖“四条腿走路”的方式又是怎样的一种发明?这是否是人类步出密林成为万物之灵后又一巨大进化创举?对我而言,持杖健走犹如“斯芬克斯之迷”,这也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美国纽约大学的古人类学家伊丽莎白·温德指出:“从进化角度来说,一只原本适应树上生活,因而擅长攀援的古猿首先选择在地势比较崎岖的地区生活,并逐渐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平地上行走并最终适应平地上的两足行走,要比直接从树栖转为平地两足行走要容易一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类进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首先是直立行走解放出双手,为人类更好地使用和制造工具奠定了基础,人体结构也相应调整改进,上肢运动的增多激发大脑不断发育,后来语言产生,使古猿逐渐走出密林最终进化为人类。
行走的意义重大。行走是人类进化、命运转折的关键要素。
纵使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智能时代的今天,“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依然是被人们推崇的健身养生宝典。
俗话就是实话,行走对人的好处显而易见。经常走路能够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肌耐氧量、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结伴走路,彼此间相互交流、照顾,不仅能够释放压力,还会减少抑郁症的发生,也能减肥瘦身塑形。
但是长期走路也有坏处。长期走路会导致半月板过度磨损受伤,继而出现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严重的甚至出现骨关节炎。
人未老,走路拄杖,这一定是两腿出了问题。还有爬山者,手持拐杖,也是一种减轻体重、保护双膝的有效措施。那么在平地里行走健身,两手持杖,是否会避免或减轻半月板磨损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个人猜想,这也许正是发明者的初心吧!
我上网搜到以下资料:持杖行走(英文名:Nordic Walking)起源于北欧芬兰,由越野滑雪运动演变而来,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户外有氧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它在普通行走的基础上通过两支手杖动员上肢参与运动,实现全身锻炼(普通行走时身体70%的肌肉参与运动,持杖行走时身体90%参与运动),能量消耗(锻炼效果)比普通行走提高46%。同时减轻腰腿压力,保护下肢关节。具有简单、轻松、安全、锻炼效果高等特点和减脂、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和放松心情、减压等功能,是健步走的升级版,被美国《运动医学》杂志评为“最接近完美的运动”。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于2013年正式成立了健步走活动推广委员会。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积极推动健步走运动,是在人们旺盛的健身需求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老百姓需要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服务,满足人们体育健身的需求,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是大老体工作机制中覆盖面最广的老年体育社团,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2023年6月10日,来自全国28个省市28支代表队665名选手相聚著名的红旗渠精神诞生地——河南林州,参加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持杖健走交流活动。
这是一场特别的行走。
持杖健走——人类回到幼年时期的“四条腿走路”,这不仅仅是科学发现或者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大自然的情感皈依和美好依恋。
人类文明的产生,皆来自行走的恩典。